数米基金网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我是95后买基海王买上千只基金,每只 [复制链接]

1#

经历了去年大涨、年初大跌,年轻人还在坚持买基金吗?

近两年基金赚钱效应明显,许多年轻人跑步入场,不乏95后。经历了年初的大涨、大跌,年轻基民的表现也不尽相同……

为了挑选一只“包赚不赔”的基金,有年轻基民们甚至奉出一套选基金经理的玄学——不看收益、不看行业、不看机构往年成绩,只看基金经理“有没有眼缘”。

名字、颜值、胖瘦、发量、面色光泽与否,都能成为他们选一只基金的理由。

还有新一代买基人坚持“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”,会将手头上的钱分散到上千只基金中,最少的每只仅持有10元。

3月31日,富国基金、景顺长城基金、鹏华基金等10家基金公司,联合支付宝理财平台发布了《一季度基民报告》,分析数据显示,持有基金时长短于3个月的用户中,超7成是亏损的。

如今基金市场有回温迹象,更让那些追涨杀跌、频繁交易的人意识到,“拿得准,不如拿得稳”。

本期显微故事采访了一群买基金的年轻人,他们选择基金的方法各异:

有的人花了数千元买了上百支基金,最少的一支仅花了10元“入场”,但最终发现他理解的“分散投资”并不会完全分散风险,相反,这导致他在赎回基金时遇到了不少手续上的麻烦;

有的人本身从事金融行业,将现有资产按“近期是否急用”分为“三笔钱”,按不同用途整理出了不同的基金选购指南,收益一度跑赢大部分人。

有的人曾企图做短期波段赚钱,在去年基金牛市时曾赚了不少,遭遇了今年行情变动后甚至亏掉了借来的钱,吸取教训后重新调整了“战术”,开始每天看直播学习投资,形容自己的投资水平“从幼儿园成长到了初中生”;

还有的人受到生活境遇的影响,一度停止了频繁交易,选择定投躲避风险,结果反而获得了超过普通人的收益水平……

以下是关于他们的真实故事:

小北

编辑

卓然

用“海王”的办法买基金

“最多时买了上千只基金,赎回都花了好几天时间”

张先生97年物流行业

高中毕业后,我就跟着亲戚去新加坡做物流。

去年疫情爆发,国际物流基本停摆,我几乎天天都宅在家里刷手机打游戏。

也是那段时间,我心想反正工作也没什么眉目,不如趁这段时间做点理财。因为我人在国外,能选的基金购买平台十分有限,我就把存在余额宝里的钱在支付宝里选了一只基金,投了几百元。

没想到,第一笔投资我就亏了15%。后来我换了个策略,不同板块的基金我都买一点,买基金的门槛很低,10块钱就可以入门。于是我又拿了几千元买了上百只基金。

没想到这个办法一开始还挺好用。4月左右,我有一组买的时间不久、总金额超过一万元的基金“噌”地一下,涨了一千多块。

但麻烦的就是,我买的基金太分散,取出的时候要反复操作上千次才能把这笔钱全部取出。而且,因为基金的支数太多,一天还不能完全卖出,得分好几天才能到账。

操作的过程中我无数次想放弃,但不卖又不行,我着急用钱生活。

网上很多人都在聊自己选基金的策略、方法,不仅要看基金公司、基金经理、行业趋势,但我都不想学。

我觉得基金的收益率就那么点,赚不了大钱,也不可能每个人都赚,花时间研究这些不值得。

虽然我广撒网,但也没指望从基金里面赚到大钱。现在物流行业比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好做了点,我就固定每个月拿30%左右的工资去买基金,但还是一次买一堆。

我的要求不高,只要这只基金的年收益率是盈利的,不管盈利多少我都可以接受。忙的时候,我也不会每天盯着基金收益率来看,就在着急用钱的时候打开支付宝看看收益。

目前我买的所有基金里,有60%的基金是赚钱的,其中收益率最大的一笔持有了一年多,到现在赚了63%,亏损最厉害的那只最多也就到了18%,因为金额小,所以我心态也还行。

其实我也知道,定投一般收益率都比较能保障,但我不喜欢做定投。

我每个月的开销不太稳定,有时经济本来就很紧张,一开手机看到定投把我所剩无几的现金又扣掉了,那时候我就很崩溃。

未来,我还是打算把钱主要存在银行里,剩下的钱再买基金。目前持有的那上千只基金等收益达到差不多的时候我就卖出去一些,不然一次性提取真的太麻烦了。

“身边收益率%的人多得是”

高女士90年基金销售

毕业后,我开始接触互联网金融行业,成为了一名基金公司的销售,工作原因,也开始用更职业的角度来看待基金。

从业多年,我最大的感受就是,专业人士买基金和普通人买基金,完全是两个概念。

我同行的朋友买基金,大家关心的维度会更多元,比如基金经理、公司健康与否、基金历史收益等。但普通人可能更容易把基金当做炒股,每天都看涨跌和估值。

两种不同类型的投资方法所导致的收益率也大不相同。

我所认识的人里面,有很多人能在牛市拿到%的收益,我也能达到70%左右,但对于普通人来说,能拿10%就不错了,大多还都处于亏损状态。

年算是基金的牛市,很多人都跟风来买基金,却没想到来年后就亏惨了,这波人又开始一窝蜂跟着骂基金经理,我觉得他们大多还未建立一个正确的基金投资观念。

买基金之前,你就应该先搞清楚“三笔钱”:哪些钱是平时要用、哪些钱可能过一段时间用、哪些钱长期内不会碰,然后根据不同类型的钱的选择不同的基金做匹配。

比如,现金类的钱我会放在余额宝,余额宝的利息一般不高,但胜在稳定收益和流动性强。

短期内才会用到的钱,我就投资到偏稳健的债券类基金里。这种基金还可以细分为短债、中短债、长期存债、投资权益的二级债等,我会根据这段时间的市场来选择配置那种债券型基金。

长期不用的钱,我则投入我看好的行业。目前我持有的基金属于消费行业,买入后也会长期持有,一般不碰它。

“三笔钱”的概念不算是我独创的,支付宝的基金页面里也有一个关于“三笔钱”配置的小入口。它会帮我评估我账户目前的情况:哪种配置偏少,哪一些风险过高,这一点我觉得非常友好。

我会比较看重单只基金的长期表现,我更偏好成立时间久、每年经营情况透明的基金,这样你可以清晰地分析出他们在牛市和熊市的表现。

我也倾向于选择易方达、嘉实、华夏等大的基金机构,大公司的风控体系通常比较严,不会为了短期收益投风险较高的债券,比较安全。

疫情严重的那段时间,我买过一只刚发布华夏基金两年定开产品。我之前买过华夏的混合基金,比较认可它的投资理念,但因为这个要两年,有点久,我就只买了一点点,但没想到,现在持仓的收益率已经窜到了73%。

这种没想过赚钱,但超乎预期的好的基金,遇到像捡到宝一样,特别快乐。

现在很多年轻人投资基金最大的问题就在于,他们对于收益率的概念把握得不清晰,总希望每笔回报就能短时间换来10%、20%的收益,但这个可能性很小。

从长期来看,跑赢通胀(5%左右)是一个比较基础的指标,跑赢GDP就已经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指标了,对于大部分基金来说,能持续有6%以上的收益就算相当不错的了。

未来,我还是会主要把投资放在基金上,如果资产增长水平上来了,可能也会考虑做一些私募投资,但那感觉已经是很以后的事了。

定投是我“最赚的投资”

“短期怎么玩,最后都不如定投来得收益高”

*先生94年消防员

年,我刚从部队考到士官学校,手边也有些积蓄,就先想到了买理财。

至于股票,我是一直都不太敢碰,我不懂行业、不懂经济形势、更不懂哪个公司靠谱,就怕我一个不小心把本金赔光了。

就连基金,我第一次买的时候也就买了10块钱。没几天,我发现这10块钱开始有些收益了,比我在银行存款的利息都高,我就开始稳定地买基金和定投,现在已经5年多了。

年的时候,我和一个朋友聊基金时,他告诫我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,要懂得把投资赚来的钱去赚更多的利润,我被说动了。

回去以后,我就盘了一下每个月的固定支出,把支出以外的钱都拿去买理财。最多的时候,基金和定投里一共放了两万元钱。

持有的金额高了以后,我也开始对理财更上心了,开始看支付宝的理财直播学理财的知识。

买基金时,我看它的涨幅能达到3%,我就会买了。那些网上谈到的大神基金经理的,我也没太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